“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人魂。”
他们坚守奉献,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
他们以德立身,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行为典范”的师德师风;
他们立德树人,用言传身教培育着南大学子,铸就了香樟树下的馥郁芳香。
他们,便是南昌大学的老师们,浇灌香樟树茁壮成长的“铸魂人”。
今天,阿樟带你走进本期的“香樟铸魂人”——护理学院的左烨老师。她坚信“严师出高徒”,也注重师生之间的认同感,15年来,她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与不离不弃的坚守诠释了什么叫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个人简介
左烨,女,中共党员,硕士,现任护理学院171、172班辅导员、院团委书记,2004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一线辅导员岗位,先后在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护理学院工作,至今已十五年。左烨同志一直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陪伴学生学习,学会自我提升;陪伴学生实践,学会自我沉淀;陪伴学生生活,学习自我挑战,励志做一个情系学生的有心人,做一个有情怀的南大人。
十五年的勤恳种树人
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的,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辅导员的很多工作并不容易。“如果事无巨细那终将成为一个学生的高级保姆;如果撒手不管那也就形同虚设。”左烨这样形容辅导员的工作。十五年里,她不断探索学习、总结经验,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心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可能不如当年,但为了更快地认识与记住入校的新生,来到护理学院之后,左烨在每一届学生入校之时都会在墙上制作一棵“苹果树”,每颗苹果都代表一个学生。左烨通过走访宿舍、组织班级活动等方式来认识学生,认识一个人就写上一个名字,直至把所有学生都认全,把“苹果树”写满。提到这个小创意,左烨自嘲说:“傻人傻办法。”却也显现出了她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
左烨一直坚持“严师出高徒”的观点,她抓考勤、抓学风并创立了安全员制度。她说:“现在有人管你,是因为有人关心你。”她的严格没有其他的目的,她只是想让学生更优秀,所有的制度约束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成才。“我有一个宏图大志,我希望我培养的不仅是一个合格的护士,而力争是全国各地各大医院的护士长。”左烨坦言。通过三年的努力,同学们的挂科情况从14级每学期的10余人次、30余门课程降到今年18级的1人次1门课程。在2015年、2017年两届“全国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中,护理学院的参赛学生们从190多家参赛单位里脱颖而出,两次获得三等奖。
但左烨也认识到,一味地对学生严格是不够的。
作为辅导员,她明白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十五年里,左烨遇到过的学生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但唯一没有变的是她对学生的感情。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常常把“我的孩子”挂在嘴边。
人生中的第一张病危通知书是学生的、第一次进派出所处理打架事宜是为了学生……左烨人生中很多第一次都与学生有关,而能够帮助处于迷茫时期的学生解决一些问题,也是她认为的辅导员的意义所在。
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左烨深知这一点。护理学院的志愿活动项目——“爱佑童心”暑期志愿服务就是学生们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
自2009年暑期开始,志愿服务队走过了南昌、抚州、赣州、九江、吉安、上饶、宜春、景德镇等63个县市,走访了30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受到了广泛好评与大力支持,屡获嘉奖。
从2015年来到护理学院开始,左烨连续三年全程陪同学生们参加暑期志愿实践。而这其中并不是没有困难的。左烨的孩子还在读小学,暑假本应该在家陪伴孩子的她,因为担心在外地实践的学生们的安全,接连三年都选择了陪学生们去参加实践。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每次学生们实践回来,都会告诉她:“老师,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不要在临床上出现任何的错误,用我的知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听到学生们这样真切的感悟,左烨便觉得自己的陪同是值得的。
坚守着的他们
作为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老辅导员,很多荣誉对左烨而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包括本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称号。但她仍然选择参加这次评选。
“其实这个荣誉对我而言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它已经不能够证明我自己有多能干。我只是觉得,像我们这些留在这个岗位十几年的人,真的都是有情怀的人。我们零三零四届的辅导员们,现在还留下来的应该说是屈指可数,总共还不到十个人。我们这个团体里的人真的付出了很多,你们可能都没有办法去体会我们的感受。因为我们在这里这么多年,谈恋爱、结婚、成家、生子,带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80后到90后再到00后,经历了太多的变化。我觉得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和学生的感情,这也是我们留下来最大的动力。”左烨饱含情感地说道。
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感性的人很注重感情。她也不想突出自己,她想要让人们看到他们那个坚守的团体。
而提到辅导员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收获,左烨说是每年教师节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她引用了她的一个学生写给她的话——这虽然不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但是作为老师却能感受到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