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最美”,或许是直击心灵深处的善意,或许是让人泪流满面的情怀,或许是给人热血沸腾的力量……今年南昌大学的“最美辅导员”已经评选出来。当去了解他们的事迹之后,或许我们会更加明白何为“最美”。
胡邦宁:奉以青春,晓以真情
15年来,走过风雨,走过晴阳,不曾改变的,是他一直走在专家型辅导员的这条路上。他是四栋学生公寓里“最熟悉的面孔”,办公室是他最常在的地方,即使晚上11点以后仍有他工作的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直和学生们站在一条线上,聊天、谈心、帮助、慰藉,播撒了希望,传递了能量,也收获了认可。一棵树摇动了许多棵树,一朵云目送了无数的云。他就是最美辅导员——人文学院胡邦宁老师。
胡邦宁,男,1983年8月生,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自2004年投身辅导员工作以来,胡邦宁坚持将辅导学生、深耕科研与帮扶新手结合起来,教育培养了2000余名学生,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辅导员专项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18项、校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3本,其中《价值观的力量》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读者推荐12种通俗理论读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ISTP一篇,人大复印资料一篇。先后获第九届全国辅导年度人物提名,2014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国家级、省级奖项;获校级各项荣誉百余项。其事迹曾多次被新华网、江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选择,是因为热爱
2004年7月,21岁的胡邦宁老师来到了市郊的南昌大学前湖校区。那时校区还处在初步建设阶段,施工机器常常轰轰作响,一些同事见状便果断转身离开,但胡老师的行李一放就是15年。
而胡老师之所以能坚持担任辅导员这么多年,是因为对这份职业本身的热爱。对于辅导员这个工作,胡邦宁老师谈到:“它其实像老酒一样,你积淀得越久,你才越能感觉到这份工作的魅力,才能得到更多这份工作给你回馈的幸福。”辅导员的工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一定会有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它是一个长期的、浸润的过程,似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辅导员需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了解学生的想法,解决学生的困难。胡邦宁老师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用自己的亲和力拉近自身与学生的距离,增加情感互动,尊重、理解、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值得学生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并最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向上向善的动力。
热爱,也源于来自其中的感动。作为一个辅导员,无意间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或者做的一件事情,可能自己已经早就忘记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一直都记得,而且把它作为自己人生准则的一部分。当十年后大家再欢聚一堂,聊起过往的点滴,里面还有来自辅导员的温暖和启迪,这对辅导员来说,不仅有感动,还会有相当大的成就感。“其实,这就真正达到了辅导员工作最终目的:影响学生,也就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胡邦宁老师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
坚守,始终与学生一起
胡邦宁老师日常工作中一直以扎根学校、扎根一线为标准,时刻关注学生动态,敏锐地探寻是否有事件苗头并去做出妥善处理。从成为辅导员至今,胡邦宁老师带过的班级从未发生过一例重大事故,也没有一位同学退学。
胡邦宁老师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曾经独立指导的作品分别获得过“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他也带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指导的支教团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及省内的各种表彰。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时期,除了根据国家、学校、学院的相关规定,完成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的日常工作,胡邦宁老师还专门给学生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胡邦宁老师用平易近人的散文笔调叮嘱着有关学习、生活的安全事宜,告诉学生“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并谈到了大学生的使命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文中也详细讲述了学校和社会对疫情的相应对策,打消了同学们因疫情而形成的心理负担,特别是缓解了今年毕业生的焦躁心理。所以胡邦宁老师的学生刘尚正由衷地留言道:“胡邦宁老师陪伴我们大学四年,亦师亦友,真希望你能再做一次我们的辅导员,你是那么的真诚、可爱,活成了我们心目中的模样。”
而在疫情期间,对于今年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胡邦宁老师也对同学们进行了客观、辩证的分析。他谈到,疫情当然给就业造成了困难,当下很多企业经营都比较低迷,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这样的一个行情下,国家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比如说大学生入伍的机会,很多省份的公务员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生也进行了扩招。实际上,对于胡邦宁老师班上同学就读的专业来说,今年的就业机会甚至是要比以往更多。身为辅导员,就是要指导同学们正确看待看待一些问题,并不是说疫情来了就业就难,实际上疫情来了也可能是打开另外一扇就业之窗。
前行,从未停下步伐
在辅导员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胡邦宁老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摸索前行,积累、总结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常常跟新入职的辅导员分享。同时,他也对辅导员这个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胡邦宁老师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专家型辅导员,“不仅要做学生四年的辅导员,更要做学生一辈子的辅导员。”他在这条路上从未停止脚步,不断在前进,不断在突破,希望自己能给予学生更专业更高水平的指导。在谈到对未来的规划,胡邦宁老师说:“我很愿意从事辅导员这份工作,也愿意把它作为未来人生20年的事业,因为我觉得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东西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
当谈及获得“最美辅导员”这一荣誉称号的感受时,胡邦宁老师非常感谢南昌大学能够给辅导员提供一个这么好的平台。他希望南昌大学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的辅导员能够走到省级平台,甚至走向全国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把我们南昌大学的辅导员这块牌子在全国打响。
是的,无数的辅导员用自身的光芒照亮了莘莘学子,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十几载,其中的酸甜苦辣,如一杯杯烈酒,虽然五味杂陈,但是每个品酒人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让我们再去了解一个“品酒人”,去细细感受其中特有的味道。
李敏:以诚待人,与生为友
亦师亦友,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他一直强调要和学生零距离,做一名能够被学生所信任的辅导员。他认真负责,无私奉献,15年来始终坚守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用无数个辛苦勤恳的日夜,换来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学生。他始终坚持贴近学生,竭诚服务青年,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当作本职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他就是最美辅导员——艺术与设计学院李敏老师。
李敏,男,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团委书记、南昌大学艺术香樟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书记、艺术与设计学院2016级本科生年级主任。自2005年9月至今,他一直担任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他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工作期间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辅导员、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江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南昌大学优秀党员、南昌大学辅导员年度人物、南昌大学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等各类表彰30余项。他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愿奋斗、讲方法、肯拼搏、求创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爱学生,互相信任
李敏老师认为和学生相处一定要以诚相待,以关爱为主,走进学生的内心。只有获得了学生的信任,才能进一步沟通思想。
他的学生姚浩然说:“李老师是13个班级356名学生的辅导员,李老师工作特别多,也特别忙,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已然成为他工作的常态,但他总会抽出午饭和下班时间和同学们谈心、交心,他就是在化育心灵、相伴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李敏老师始终关注特殊群体学生,面对性格内向、自卑的贫困生,李敏老师总是鼓励学生自强自立,为他们积极寻找勤工岗位,申报奖助学金,使他们能真正安心学习;面对学生失恋、情绪困扰等情感问题,李敏老师总是最熟悉的倾听者和守护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面对学业困难的学生,李敏老师总是带领着“一帮一”学习小组为他们排忧解难;面对心理异常的学生,李敏老师总是延长工作“触角”,坚持进寝室、进班级、进课堂与寝室同学、班级干部紧密联系,深入掌握学生的近况,及早干预、及时疏导;李敏老师对工作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只要学生有需要,他就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在现场,以爱心换真心、用热心暖冷心,以身作则用自已的点点滴滴诠释着“奉献”的真正内涵。15年来,李敏老师先后帮扶学院特殊群体学生90余人,成功处置各类安全突发事件600余件。
引导学生,解决难题
今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李敏老师所带的毕业班级也面临着就业难和难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李敏老师把刚满2个月的孩子托给老人照看,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针对毕业班级进行全面深入的就业调查摸排,精确摸排出每一名同学就业意向和现况,建立了以辅导员、学院各系分工负责、各毕业班班长和党员骨干为就业联络员的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提高就业与升学调查摸排的科学性、即时性和准确性,并对调查数据“建档立卡”。
同时,李敏老师也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线上就业主题班会”,积极推广教育部“24365”平台和团中央“千校万岗”计划,向学生解读就业政策,并且积极提供就业岗位的信息,鼓励学生参与网络招聘,时时掌握学生们的就业新动态,第一时间向难就业、恐就业的同学们展开“一对一就业帮扶”工作,并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同学进行专业、学业、就业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
面对因为疫情对于没能及时返校的39名学生,李敏老师也逐一构建线上管理机制,为学生安排线上毕业设计的考核以及毕业答辩,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毕业情况以及就业问题。
学生助理杨馨怡同学说:“李老师很有责任心,对每一件事都很上心,会为学生考虑很多方面,而且很容易让人亲近。我们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老师沟通,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在将来的人生规划上,李老师都会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指导意见。”
艺术香樟轻骑兵,思政引领梦工厂
2015年9月,李敏老师组建了南昌大学艺术香樟志愿服务队。服务队坚持文化育人。以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主体,将艺术元素融入课程,着力挖掘艺术作品中的育人因素,以此为突破口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想修养和专业素养相融合。
与此同时,服务队坚持实践育人。通过文艺汇演、社区志愿活动、红色文化引领、连心工程支教等平台,帮助青年学生在走向社会、理解社会、融入社会、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成长成才。同时,鼓励支持学生结合地方和时代特色自主创编节目,将爱党爱国之情用文化艺术普及的形式传播到基层,用独特的思想启发和润物无声的艺术感染熏陶心灵,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018年3月服务队成立党支部、团支部,聘请“第四十四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老师为党支部名誉书记,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党日活动,分享活动心得。加强党组织思想引领作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五年来,艺术香樟志愿服务队在李敏老师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加文化育人加实践育人的思政新模式,践行了习总书记“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的谆谆教诲,达到育人育心的实效。
当谈及获得“最美辅导员”这一荣誉称号的感受时,李敏老师直言没有想过自己可以被选上,“辅导员的工作既琐碎又繁杂,但是工作让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我也热爱我的学生,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李敏老师以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舞和激励着身边每个人,团结带领全院青年学子在奋斗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拼搏中绽放青春光芒。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职业,但它也如尘埃中开出的花朵,平凡里透着感动,普通中蕴有温暖。当这些点点滴滴的事件汇聚成河海,这或许就是“最美”的其中一种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