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从3月至6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主题班会,围绕“爱国、团结、奋斗、科学、互助”五个主题,引导青年学生立志成长成为新时代好青年。3月23日,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吴成和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谭潭分别以“爱国”和“科学”为主题在慧源社区学生公寓1栋际銮书院博学厅举行“开学第一课”首场公开课。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首《满江红》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岳飞等民族英雄的深厚爱国情怀,认识到“精忠报国”的品质弥足珍贵,意识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代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坚守。
吴成老师以“爱国”为题,讲述了潘际銮院士拳拳爱国心的感人故事,潘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科研事业,他坚守初心,用行动和实力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焊接技术。他不仅在科学领域中发光发热,也带领南大人艰苦奋斗,将南昌大学引领到新的发展高度。
主题班会中,来自际銮书院的两位学生现场朗读了“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听完赵一曼同志的故事后,同学们感受颇深:一封家书既重新定义了母爱的高度,又将小我之爱上升为民族大爱。
科学是什么?科技能带来什么?谭潭老师以“科学”为题,用一个个鲜活实例作答,她从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展开,以视频等形式让大家领会到科技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让大家意识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谈到我们国家伟大的科技成果时,同学们列举出我校副校长江风益院士的硅衬底蓝光LED技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农科人的累累硕果等。大家对科技成果的热烈讨论,无不体现着对科技强国的自信与期待。
信息工程学院的王正海教授分享了他和他的团队攻坚克难的科研故事。来自通信201班的汤力为同学结合兴趣爱好分享了科研体会。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形式丰富,内容深刻,当科技遇上爱国,其实里面蕴含着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来自际銮书院2020级的黄同学课后深有感触,“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以科技前辈为榜样,认识到自己对于祖国未来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强大自身。在平时,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地参加一些科技创新比赛,为科技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为上好“青春践行二十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辅导员宣讲团多次集中备课、撰写教案、讲稿和PPT,开展研讨交流,举行公开课,通过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亲身讲述、分享交流、朋辈互助等形式,邀请校院领导、思政课老师、班级导师等共同参与主题班会,围绕学生提出的成长困惑以及关心的就业、开学等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引导,激励他们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