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恩师
假期,去看望了一位心心念念记挂的老人。
记得是1989年新学期开学,刚入职不久的我接到任务,去采访一位新晋的班主任,他,就是当时原江西大学法律系邱光诜教授,那一年,他65岁,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此后三十余年,我们成为忘年交。
邱老师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考入南昌大学前身中正大学法律系,为追求真理参加学运,被当时校方除名,再次考入中山大学法律系。后又回到南昌大学任教。
老先生慈悲,微薄的工资,抚养四个孩子之外,还资助每一届他教过的贫困学子。几十年的育人生涯,已是桃李满天下。资助过多少位学生,他没有统计过,家人也不清楚。
墙上挂着的一幅字,是前两年他的一位学生,八十岁时赶来看恩师,并写给邱老师的一幅字,他说,我怕再不来,就走不动、看不见我的恩师了。
前两年,邱老师还常常跟我打电话,高兴地分享他教过或资助的某某学生,获奖了、成家了、立业了……但今天,坐在我对面的九十六岁的老人,茫然地看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眼睛里,是一片虚无,像茶水犹温、人已杳然的空山。
我起身走进老人的书房,看到的是二十余本记事本,每一本都工工整整地用牛皮纸包了封面,写上了大事索引。
往回看,是藏在这些泛黄的日记里九十六年的波涛汹涌、狂歌如梦;往前看,是时间断裂萎缩后老人脸上的风清云淡、天地寂寥……
随手取下一本,是2005年的,老人81岁。泛黄的记事本首页上,依稀可辨的字,居然是:“送台历巧遇甘萍”、“到新校区三十栋搞共建”……泪水不禁盈眶。
我回来,与依旧安静地坐在轮椅上的邱老师对望。眼前看见的,是一位已经不认识我了的九十六岁老人,但心里的他,一帧帧,都是深信人间的爱与聚,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天长地久。
——南昌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甘萍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放牛班的春天》
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吗?一群问题少年、一间封闭的寄宿学校,却和一位平凡的音乐老师、一段美妙的歌声一起,交织照亮了无数个幼小的心灵。
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三尺讲台,一生追求,默默游走于岁月里的老师,早已和青春一起,成为我们最难忘的回忆。
每个人在生命中总会遇到这样令人难忘的老师,TA们指引我们在学习道路上寻找方向,鼓励我们在生活困顿时沉潜能量,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中永不言弃。Ta们,总是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我国第36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你是否也想起了与恩师间的点滴故事,想起了那些令人回味的难忘记忆?
机会来了!小通现面向全体南大学子征集故事,大胆说爱,大声祝福——
那些在脑海出现过无数次却“羞于开口”的感谢,那些即使说过无数次感谢却还是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的话语,快用图像、笔尖记录下来吧!可以是分享你为大学恩师的作画,可以是宝贵合影,可以是动人故事,可以是温馨瞬间,只要情深意切,那就是最美!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你的“感恩爱意”。
征集时间:
2020年9月7日-9月9日
征集方式:
投稿请于9月9日中午12:00前在问卷内完成。我们将对投稿作品进行遴选,择优推送至“香樟家园”平台。作品获得刊发的同学将获赠精美”小通”限量版挂件一个!
还在等待什么?赶紧行动起来!致敬恩师,节日快乐!爱就要大声说出来!爱就要大声说出来!!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我们期待你的投稿!